-
不安分的IT公司 英特尔也要来造车了?
来源:
   在每个时代下都会产生特定的红利效应,二十多年前,PC时代的井喷式发展成就了微软、英特尔、IBM这些公司,而二十年后的今天,移动化时代来临,它就像一块被投入湖中的巨石,开创者们就像一时间被激起了浪潮一样涌现了出来,而涟漪所到之处都能让人闻到革命的气息。
  
   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催生出了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周边相关服务行业以及紧随其后的互联网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的机会,现在,汽车被看做是继手机之后又一个可以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端口,在“互联网+”概念的充斥下,汽车厂商被打上了传统企业的标签,有人说,汽车还是要以工业制造为根基,也有人说,汽车厂商最后的结局就是富士康代工工厂!
  ● 传统汽车行业真的能被颠覆吗?
   究竟谁能革了谁的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说辞,在我看来,既然对未来形势看不清,那就回过头看看历史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现在提到苹果公司,第一时间我们都会想到iPhone手机,但其实,iPhone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App Store的附属品,苹果公司最早想做的是App Store这款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来服务iPod用户,不过,乔布斯觉得只有为App Store创建一个能够跟用户关联更为紧密的设备才能让App Store获得真正的成功。
   当时的苹果公司并不擅长开发、生产手机,在公司业务战略的驱动下,乔布斯开始带领团队涉足手机业务,那时的诺基亚、三星以及国内的手机厂商如波导等都在享受着移动通讯带来的红利,谁也不肯向智能手机多迈出一步,多普达或者HTC虽然有着PDA掌上终端概念的产品,但整体缺少战略性的发展模式,毕竟仅靠产品本身很难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力和发展空间。
  
   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现在,存活下来的手机厂商都在以Linux为架构的安卓系统上做自己的智能手机,通讯设备彻底进入了名符其实的智能时代。而下一轮的智能热,毫无疑问,非汽车莫属。
  ● 准确的抓住每一次行业转型才是关键!
   反观汽车行业,IT公司把手伸了过来,期初,汽车厂商自然会出现一定的抵触心理,在这样的境遇下,IT公司也很难渗入到汽车工业链条之中,相比手机,汽车研发制造的壁垒非常高,这样的壁垒也会给汽车厂商一定的安全感,所以,在看到一些新的IT技术能与汽车相结合时,有些时候,汽车厂商也愿意做一次浅尝辄止的尝试,IT公司绕过大陆、博世、德尔福与汽车厂商直接合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触动了这些一线供应商的神经,而供应商的研发投入方向又是跟着汽车厂商走,一来二去,这便给了IT公司接触汽车开发体系的机会,其实IT公司涉足汽车行业的野心早在10年前就初露端倪了。
  
   2007年,英特尔对一辆大众Passat进行了改装,实现了车辆能以30km/h的速度在特定路段进行无人驾驶,这场“秀”的主角是两颗英特尔四核处理器。
  
   英特尔,在PC时代的处理器行业是绝对的霸主,曾几何时,与微软的蜜月期在其他芯片厂商看来就是在向他们撒着一把把的“狗粮”,台式计算机以及服务器业务的发展更是让英特尔的技术架构占据了处理器业务绝大数市场份额,而这一切则在移动通信技术进化过程中发生着变化。
  
   变化的原因在于,台式机、服务器这种大型的设备对于处理器的尺寸以及功耗方面都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而这两点恰恰是智能手机或者像iPad这种个人的移动终端设备最为看重的,体积小、能耗低,直接对应着产品的工程设计以及使用体验的感受。尽管在2011年,英特尔开始谋划着由PC业务向以数据中心为主、移动硬件业务为辅的转型,但在2013年的时候,以移动通讯技术起家的高通还是在市值上超过了英特尔,如果高通你还不太熟悉,提到他们的骁龙处理器你就不会陌生了,的确,在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业务方面,高通的模式更符合智能移动终端的需求。
  
   英特尔或许错过了PC时代向移动化时代转变的机会,但好在这并不会让这家公司一蹶不振,强大的研发和数据分析能力仍旧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类似的公司不止这一家,将杀软件做到免费的360公司也遇到了这样的境况,周鸿祎说不定还能再赚一把。
   其实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就一个,只有抓住行业的转型才能坐享更为丰厚的红利,而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则散发着浓重的红利气味,上面提到的英特尔公司也嗅到了。
  ● 未来的智能交通为下一轮变革打开了窗口
   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是近期很火热的一个话题,当然,这样的热度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自动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英特尔的工程师用CPU和软件、数据开发的逻辑解释了这样的问题。
   的确,车辆本身的感知能力可以帮助驾驶者控制车辆,但这仅限于辅助性的功能,而真正做到无人驾驶,则需要将车辆的自我感知通过高速网络传输到云端,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高速计算从而实现“车与车”甚至“车与X”的互联。
  
   英特尔在决定踏入智能汽车开发领域前把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想的很清楚,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已经在智能汽车上予以应用,谷歌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搭载了4颗8核英特尔CPU,数据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是英特尔进入汽车行业的一个优势。
  
   要想实现终极的无人驾驶仅凭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还不够,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迅速反馈则依靠网络的传输速度,显然,现在的网速还不够快,实现5G网络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以现在的技术进行测试,5G能实现每秒3.6GB的下载速度,一分钟能下多少电影你可以自己算。当然,这样的传输速度不仅仅是为了民用服务,未来的物联网正是依托于5G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 无人驾驶能避免交通事故吗?
   根本不可能!就算通讯技术、数据计算能力达到了无人驾驶的条件,碰撞事故仍然不可避免,举个例子,任何程序和数学模型都会有bug,这就像是windows或iOS系统一样,通过下载补丁程序或者系统更新的方式始终不断的修复着之前的系统漏洞,换做未来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同样如此。
  
   同样,数学模型不可能覆盖所有的道路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处在边界条件的情况,比如面对突然闯入主路的小动物车辆该如何应对等等。有些时候,发现bug进而不断完善自动驾驶系统很大一部分都要通过实际的交通事故中发现,也就说得等真撞了才能知道bug在哪,修复补丁通过5G网络第一时间下载到每辆车上,所以,软件团队修复bug的速度以及网络的传输速度直接决定了未来的交通安全。
  编辑总结:
   看到这或许你已经明白了,英特尔的确有意进入汽车行业并且已经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但至于造一辆车,英特尔的决策者们认为那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相比之下为汽车行业即将发生的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助推剂并创建一个共赢的环境则更符合这家IT公司的定位,不过,Intel处理器的商标还真有可能会贴在车身的某个位置上,或许有一天,汽车广告最后一个画面伴随而来的也是“噔~噔噔噔噔”。
- 兰博基尼
- 兰博基尼(Automobili Lamborghini S.p.A.)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全球顶级跑车制造商及欧洲奢侈品标志之一,公司坐落于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Sant'Agata Bolognese),由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1963年创立。主要车型有Aventador、Huracan、雷文顿Reventon、盖拉多Gallardo、蝙蝠Murcielago等。
- 劳斯莱斯
- 劳斯莱斯(Rolls-Royce)是世界顶级的超豪华轿车厂商,1906年成立于英国,公司创始人为Frederick Henry Royce(亨利·莱斯)和Charles Stewart Rolls(查理·劳斯)
- 宾利
- 宾利(BentleyMotors Limited)是一家举世闻名的超豪华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英国克鲁。1919年,W.O.宾利先生创办了宾利汽车公司
- 宝马
- 宝马(BMW)是享誉世界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车系有1系、2系、3系、4系、5系、6系、7系、i系、X1、X2、X3、X4、X5、X6、X7、Z4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BMW的蓝白标志宝马总部所在地巴伐利亚州州旗的颜色
- 法拉利
- 法拉利是举世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的生产厂家,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罗(Maranello),由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于1947年创办,主要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及高性能跑车。法拉利品牌法拉利所使用的传奇标志有着非同寻常的起源
- 特斯拉
-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帕洛阿尔托(Palo Alto)。 特斯拉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发布于2008年,为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
- 奔驰
- 梅赛德斯-奔驰奔驰,德国百年汽车品牌,汽车文明的先驱者与引领者,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精湛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车系有A级、B级、C级、CL级、CLK级、E级、S级、SL级、SLC级、SLK级、SLR级、G级、GL级、GLK级、M级、R级、AMG车系等。
- 保时捷
- 保时捷(Porsche)是一家德国汽车生产商,又叫波尔舍,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欧美汽车的主要代表。主要车型有911、Boxster、Cayman、Panamera、Cayenne、Macan。1931年,保时捷成立于斯图加特,以生产高级跑车闻名于世界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