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右夹击之下,合资车企能否大船转舵?
来源:
   自2019年开始,合资车企汽车市场份额连续下滑,面对着中国车企的向上围剿,豪华车企的下探圈地,合资车企的市场境遇可以说是大不如前。
   是什么原因压缩了合资车企生存空间?在电动化、自动化的浪潮中,合资车企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合资车企在受到上下挤压的局面中,未来该何去何从,实现大船转舵。
  
  ■合资车企份额下降,受到中国车企和豪华车企的双重夹击
   以前,国内汽车市场合资车企往往占据着市场发展主导权,在轿车、SUV、MPV等车型细分市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近年来,合资车企份额却出现逐年持续下滑的情况。在2019-2021年,短短两年间市场份额已累计下降超8%。
  
   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下滑,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构成:
   一、中国车企“以大欺小”:在20万以下的市场主力价格区间里,中国车企无疑在车身尺寸上对合资车企实现了“降维打击”,对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而言,价格相近往往会选择尺寸更大的车。致使不少中国车企在尺寸上大作文章,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二、豪华车企价格下探:近年来,奥迪、宝马、奔驰为代表的一线豪华车企,推出低价位入门级产品,将价格下沿至20万元区间,极大的降低了门槛,让普通消费者变得触手可及,由此争夺市场机会;此外,以林肯、英菲尼迪、凯迪拉克为代表的二线豪华车企更是简单直接,通过大幅优惠折扣,同样将价格降至20万元区间,打乱原本的市场格局,大幅挤压合资车企生存空间。
   三、产品力优势减弱:据J.D.Power调研数据显示,中国车企在产品质量方面快速提升,与合资车企差距逐步缩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产品质量力压合资车企,跻身上榜。实现中国车企从产品质量到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加大合资车企竞争压力。
   四、掉队电动化、智能化:在近年飞速发展的新能源领域,中国车企在售车系数量与新车上市的增速方面,远超合资车企。短期内产品数量的匮乏,形成多打一的局面,也造成市场声量不足,不能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态势。同时,随着智能网联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消费者对智能交互等方面需求不断提升,中国车企利用在5G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得中国车企车网联市场渗透率远高于合资车企,从而形成不对称的竞争优势。
  
  
  
  
  ■面对生存空间缩小,头部合资车企的应对策略
   大众品牌,全面启动电动化转舵
   自2019年以来,大众汽车市场份额连年下滑,降幅达3.4%。在细分市场上,拥有一汽-大众宝来、一汽-大众速腾、一汽-大众高尔夫等众多明星车型的紧凑型轿车市场,2021年相较2020年下降了20万辆。SUV市场也同样不容乐观,2021年一汽-大众T-ROC探歌销量同比下滑了3.4万,一汽-大众探岳降幅为5.8万。大众在多个细分市场销量出现颓势,似乎也预示着曾经何等辉煌的大众品牌,正在一步步走下神坛。
  
   为扭转不利局势,大众集团发布2030 NEW AUTO计划,提出全面转战电气化、智能化的战略目标。计划提出到2030年,全球业务利润的40%来自于传统的汽油车、40%来自于新能源汽车、20%来自于软件服务,简称“4/4/2”战略。
   为有力保障战略目标达成,大众对其具体业务做出了相应调整:
   燃油车:简化产品线,将现有大众、奥迪的所有车辆平台架构整合成一个SSP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电动车:2021-2025年投资技术领域,研发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2026年开始在新SSP平台每年推出一款电动车;2030年电动车销量超过燃油车,电动车利润与燃油车持平;2040年在主要市场上实现零排放。
   软件方面:2030年实现电动车利润的一半,包括数字化大数据,自动驾驶,移动出行业务等。
  
   2021年大众一口气推出5款ID家族全新车系,最终新能源份额维持在4%左右。在新能源赛道,目前大众仅仅是跟上了市场步伐,尚不能对如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中国车企构成威胁,不过随着大众在电动车产业链、智能驾驶、软件研发等领域持续发力,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日系品牌,氢能源路线走偏,厚积薄发,恶补电动
   日系品牌电动车专利竞争力仍然领先,其中丰田的电动车专利遥遥领先于特斯拉。由于日本过去长期押宝氢能源,造成短期落后,而如今全球市场共同发展电动车,日系品牌做出战略改变同样具有一定优势。
  
   日系品牌电动车专利竞争力仍然领先,其中丰田的电动车专利遥遥领先于特斯拉;由于日本过去始终押宝氢能源,而如今全球市场共同发展电动车,日系品牌做出战略改变同样具有一定优势。
   日系三强,电动化发展战略:
   丰田:发布“bZ”系列车型序列并计划将雷克萨斯成为纯电品牌,并将在2030年前投资350亿美元用于电动车开发,2030年电动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未来规划发布21款电动车。
   本田:发布“e:N”纯电车型序列,未来5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款纯电车型,2030年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达到40%。
   日产: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将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至2026财年,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要实现电驱化车型销量占车型总销量的40%以上。
  
   通用汽车,提早布局电动化和自动驾驶,见效2025
   别克品牌始终支撑着通用系的销量,但“三缸”车系一度成为用户争议的焦点,导致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5%下降到了2021年的3.9%。而雪佛兰由于与中国车企主销产品价位过渡重合,份额被严重蚕食,凯迪拉克作为豪华车企享受市场向上的红利,但严重受到BBA压制,两者市场份额均不太理想。
  
   为改变市场份额不断被边缘化的危险,早在2020年8月通用就针对中国市场提出了“直达2030”的发展思路,以实现“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的愿景。
   通用将在2025年之前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用于开发新一代纯电动车型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在2025年之前,还将在全球推出至少20款电动汽车,未来将在2035年转型为电动汽车公司,放弃生产内燃机,并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全球运营。
  
  寄语:
   曾经合资车企风光无限的时代已经过去,在面对中国车企强势抢夺与新能源的快速变革中,合资车企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但船大也要掉头,在传统能源领域叱咤风云的合资车企也正在积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各大合资车企纷纷发布新能源战略,大幅增加研发力度,未来将会有更多新车投放市场,甚至多家车企已经公布燃油车停售时间表,走在了变革的前列。
   此外,在华经营多年的合资车企,早已积极布局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新发展格局当中。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沉淀与研发能力,相信会有更多颇具实力的新车不断面市。同时,充分发挥合资车企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可有效汇聚品牌拥趸,发展粉丝经济,有力的实现新车快速下沉,推动合资车企发展。未来中国的车市,将会有更多的合资车企参与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行列之中,合资车企也许会姗姗来迟,但绝不会缺席。
- 兰博基尼
- 兰博基尼(Automobili Lamborghini S.p.A.)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全球顶级跑车制造商及欧洲奢侈品标志之一,公司坐落于意大利圣亚加塔·波隆尼(Sant'Agata Bolognese),由费鲁吉欧·兰博基尼在1963年创立。主要车型有Aventador、Huracan、雷文顿Reventon、盖拉多Gallardo、蝙蝠Murcielago等。
- 劳斯莱斯
- 劳斯莱斯(Rolls-Royce)是世界顶级的超豪华轿车厂商,1906年成立于英国,公司创始人为Frederick Henry Royce(亨利·莱斯)和Charles Stewart Rolls(查理·劳斯)
- 宾利
- 宾利(BentleyMotors Limited)是一家举世闻名的超豪华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英国克鲁。1919年,W.O.宾利先生创办了宾利汽车公司
- 宝马
- 宝马(BMW)是享誉世界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车系有1系、2系、3系、4系、5系、6系、7系、i系、X1、X2、X3、X4、X5、X6、X7、Z4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BMW的蓝白标志宝马总部所在地巴伐利亚州州旗的颜色
- 法拉利
- 法拉利是举世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的生产厂家,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罗(Maranello),由恩佐·法拉利(Enzo Ferrari)于1947年创办,主要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及高性能跑车。法拉利品牌法拉利所使用的传奇标志有着非同寻常的起源
- 特斯拉
-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帕洛阿尔托(Palo Alto)。 特斯拉第一款汽车产品Roadster发布于2008年,为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
- 奔驰
- 梅赛德斯-奔驰奔驰,德国百年汽车品牌,汽车文明的先驱者与引领者,被认为是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登峰造极的技术水平、精湛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车系有A级、B级、C级、CL级、CLK级、E级、S级、SL级、SLC级、SLK级、SLR级、G级、GL级、GLK级、M级、R级、AMG车系等。
- 保时捷
- 保时捷(Porsche)是一家德国汽车生产商,又叫波尔舍,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欧美汽车的主要代表。主要车型有911、Boxster、Cayman、Panamera、Cayenne、Macan。1931年,保时捷成立于斯图加特,以生产高级跑车闻名于世界车坛